柠比体育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专题报道

文章内容

北京奥运会2008年几月几日举行_北京奥运会gdp

tamoadmin 2024-07-22
1.奥运对中国经济,文化、国际地位有什么样的影响2.北京奥运会中国是盈利了还是亏损了?3.2008年奥运会对首都经济的影响4.北京奥运会给中国带来的发展是怎样的

1.奥运对中国经济,文化、国际地位有什么样的影响

2.北京奥运会中国是盈利了还是亏损了?

3.2008年奥运会对首都经济的影响

4.北京奥运会给中国带来的发展是怎样的?

5.什么是奥运经济?

6.2008北京奥运会对中国产生的利与弊

奥运对中国经济,文化、国际地位有什么样的影响

北京奥运会2008年几月几日举行_北京奥运会gdp

北京奥运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兼具短期与长期、显性与隐性作用,奥运举办当年显性促动达到高峰,其后将通过改善经济增长变量而间接发挥持续推动力。

北京奥运的举办对中国行业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奥运举办期间的峰聚效应以及后奥运时代的长期竞争力的改善。峰聚效应主要表现为需求刺激,尤其是投资与消费的拉动,重在短期;后奥运时代的竞争力改善则指提升供给要素方面素质,立于长远。

综合奥运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与北京奥运的中国特性,我们对北京奥运的投资策略为:紧紧抓住区域与行业这两大维度,牢牢把握脉冲刺激、品牌跃升、新兴产业促动、要素质量提升四大主题,挑选出具有较高投资价值的公司。

时值北京奥运会开幕仅12个月之遥,北京奥运正在并将进一步改变着中国经济,也势必对中国资本市场产生重要的影响。

一、北京奥运与中国经济

北京奥运会的举办对中国巨大的政治利益不言而喻,不仅能大大提升中国国际形象,加深国际交流,增强国际地位,更是国家精神的宣扬。此外,奥运对于中国经济增长也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包括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两大层面。

我们认为,北京奥运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兼具短期与长期、显性与隐性作用,奥运举办当年显性促动达到高峰,其后将通过改善经济增长变量而间接发挥持续推动力。

显然,奥运会前期基础设施的大量建设导致的投资大幅增加以及举办期间的消费迅猛放量对经济的促动作用是相当明显的,但奥运结束后对经济的推动却呈现不同的作用。从国外奥运会案例看,奥运对前期及当年国民经济有着明显的助推作用,但对不同国家影响程度不尽相同,相对而言,对小国影响程度强于大国。奥运结束后,各个国家经济发展轨迹有较大的差异,奥运效应难以得到明显的验证,更多的是取决于各国实际经济增长变量的发展状况

(二)奥运对股市正向效应十分明显

与奥运对经济的推动分大小国以及中长期具有不同的效应相异,奥运对各国股市均有较强的正向效应,具有相当的普遍性。

各国的股指走势具有很强的趋同性,即奥运会对股市具有积极的正向效应,奥运不但对实体经济具有较强的推动作用,对虚拟经济更是具有强大的刺激,将极大的提升投资者信心,进而推动股指上扬。

(三)中国经济转型背景下的特殊意义

与历届奥运会相比,北京奥运对于中国有着特殊的意义:第一,直接投资规模远超往届,2800亿元创奥运投资之最,对经济的直接推动效应显著;第二,北京奥运将成为若干新兴产业启动的契机,3G、

数字电视都将借助北京奥运的举办出现大规模发展;第三,奥运举办恰逢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时期,处于投资驱动向消费驱动的转型期,奥运会的举办可以大大提振消费者信心与增长期望,促进经济结构更快更好的转型。

总体而言,我们认为,北京奥运会对于中国的意义不仅表现为直接推动经济增长,更突出的体现在间接效应上,经济影响与政治影响并重,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交织。尽管长期间接推动更为持续和深远,但短期效应更为显著,也更易把握。

二、北京奥运之行业脉动

北京奥运的举办对中国行业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奥运举办期间的峰聚效应以及后奥运时代的长期竞争力的改善。峰聚效应主要表现为需求刺激,尤其是投资与消费的拉动,重在短期;后奥运时代的竞争力改善则指提升供给要素方面素质,立于长远。

(一)从需求刺激到供给驱动

奥运经济对国民经济或区域经济的助推作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从初期的总需求刺激到后期的供给驱动。短期直接推动最大并且体现的最明显的也是需求刺激,而供给驱动更多的通过其它要素而体现出来,具有长期性与间接性。

需求冲击指的是总需求冲击,包括投资、消费和支出以及净出口等方面,属于红线经济,表现为直接推动。奥运举办需要启动大规模的建设,从场馆、道路、通讯网络到相关配套设施建设无一不需要进行大幅基础设施建设。

资料显示,北京奥运会总投资高达2800亿元,带动其它投资达15000亿元,均创历届奥运投资之最,预计2008年奥运将对全国GDP增长贡献0.3-0.5个百分点,对北京GDP增长贡献2个百分点。这对需求拉动型产业具有重大刺激。

供给驱动影响主要包括增强供给要素素质,属于绿线经济,包括企业品牌提升、国际形象改善、经济基础完善带来的效率提高以及推进新兴产业成长等方面。供给驱动相对需求刺激而言是长期且渐近的,对经济推动也是持续而深远的,但更多的是通过下游产业而得到体现,相对需求影响更难把握,区域经济特别是北京板块则相对受惠更大。

(二)非均衡性促动

奥运经济大多呈现“前7后3”的周期性特征,即在奥运申办成功至开幕前期为筹备阶段,以投资为主要特征的基础设施建设成为GDP的重要推动力量;奥运举办期间因客流大幅上升而使得消费出现峰聚效应;奥运结束后,成功的形象展示使得主办城市与焦点产业及公司品牌得到大幅提升,从而增强了后期要素的竞争质量。

奥运特有的时期性特点使行业经济具有典型的脉冲式促动与非均衡影响,举办期间的峰聚效应与重点行业的脉冲式增长成为显著特点。在前期的筹备阶段,投资成为主题,

房地产、建筑建材以及基础设施建设成为直接受益行业;奥运举办期间将出现客流、物流与信息流的急聚,从而出现典型的消费峰聚效应,波峰也随之出现,该段时间内商业、旅游、运输以及传媒行业将是最能分享奥运收益的行业;奥运结束后,通过北京奥运平台的锻造,3G、数字电视以及体育产业将在全国如火如荼全面铺开,部分奥运赞助商以及特许产品制造商也将获得品牌的跃升。

三、投资策略:两大维度,四大主题

由于奥运牵涉到经济的各个层面,受益公司比较多,但受惠程度不尽相同,综合奥运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与北京奥运的中国特性,我们对北京奥运的投资策略为:紧紧抓住区域与行业这两大维度,牢牢把握脉冲刺激、品牌跃升、新兴产业促动、要素质量提升四大主题对奥运受益板块进行甄别,挑选出具有较高投资价值的公司。

(一)两大维度:区域与行业

区域:北京板块是奥运经济的直接受益板块,可以垂直分享奥运经济的效应。2800亿元的投资分布在交通基础设施、场馆、环保以及信息通信等方面,北京近10年GDP的年增长率平均为10%,奥运大规模建设可在此基础上每年再增加2至4个百分点,并创造30万个新的就业机会。

随着奥运的举办成功,城市建设的完善以及城市功能的丰富,北京也将逐步发展成为国际化一流大都市,这将为北京区域的企业在后奥运时代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营造有利的外部环境。

行业:充分把握奥运会的峰聚效应,关注奥运受益的典型性行业,主要包括旅游、交通运输、商业零售等行业。

奥运效应一般从两个方面推动主办国旅游市场的发展:短期看,奥运会带来的直接旅游人数的增加;中长期看,奥运对旅游要素建设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包括旅游品牌和旅游设施的建设与完善。预计2008年北京将接待海外游客480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48亿美元,比2006年分别增加23%和20%。客流与物流的短时间急聚将大大刺激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无论是参会运动员或是世界各地观众都对交通特别是航空运输保持着旺盛的需求。

(二)四大主题

具体选择北京奥运个股可从四大主题中寻找:脉冲刺激、品牌跃升、新兴产业促动、要素质量提升四个方面。

脉冲刺激:奥运经济是注意力经济,注意力的急聚而给相关公司带来脉冲式加速发展机会。受益公司主要集中在商业、旅游、交通运输以及传媒领域。

品牌跃升:对于奥运赞助商来说,奥运赞助资格将能有力的提升品牌知名度,并且公司品牌均能在其现有基础上产生重要跃升,对于国内名牌冲击世界名牌,小行业名牌拓展到大行业都具有重要的借力作用。

增长质量提升:主要是北京区域内公司,北京极有可能因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而迅速成长为国际化一流大都市,城市功能的丰富与完善的基础设施将给本地公司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北京奥运会中国是盈利了还是亏损了?

肯定是盈利的。

相关知识:

1、奥运会运行投入20多亿美元。北京市奥运场馆投资约130亿元人民币,城建投资约2800亿元人民币。2800亿是整个城市重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数。现在官方数据是:奥运会后中国的收入是60亿美元,但是开奥运会的最主要目的不是赚钱,而是从长远的角度考虑的。

2、更重要的是,一个国家的整体经济能够在奥运会后获得持续健康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算得上是一届真正完美的奥运会。 经济能够在奥运会后获得持续健康的发展给国家带来的收益,比我们能看见的奥运本身的盈亏的要多得多。

举办奥运会将给中国带来长期的利益,使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连续多年增加投资,并促进中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估计奥运会将使中国在2002年至2008年间GDP每年多增长0.3%,其刺激作用在2008年后还将继续持续。

2008年奥运会对首都经济的影响

2008年北京奥运会已经圆满落下帷幕,承办奥运会的经济价值集中反映在主办城市和地区的经济总量和结构变化上。2008年奥运会对首都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主办奥运会将给首都经济在新世纪初叶高速增长提供“核动力” 。近年来以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支柱的首都经济已初步成形,并表现出较大的增长潜力。但是,由于首都经济特殊的产业结构,它的持续高速增长对环境、基础设施以及城市所具有的国际形象、声誉和影响力有非常高的要求,也就是说,首都经济越发展它就越会遇到基础条件和软环境的硬约束。而要消除这种制约,一方面要加大环境治理的力度,大幅度增加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另一方面要通过举办一系列重大活动来提高北京的国际影响和声誉。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国家和地区经济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的今天,举办奥运会几乎可以说是的、的一箭双雕的办法。它既可以引入基础设施建设所需要的巨额资金,又可以大幅度地提升北京的国际影响力。所以,北京获得了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权,也就获得了推动首都经济在新世纪持续高速增长的“核动力”。

承办奥运会为什么能给首都经济增长提供“核动力”呢?这是因为奥运会能有效地带动主办城市和地区的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当前在拉动我国GDP增长的资金、技术和劳动力三要素中,资金的贡献率是的。这就是说分析北京地区未来经济增长的可能性,关键是看该地区在未来的投资规模,尤其是从北京地区之外流入的资金总量的大小。北京主办2008年奥运会预计总投资额将达到160亿美元左右,约合人民币1323亿元,其中组委会预算支出约为16-18亿美元,非组委会预算支出(与承办有关的基本建设支出)约为142-144亿美元。从资金来源看,国际奥委会市场开发收入给组委会的分成约为10-13亿美元(悉尼组委会为11亿美元),组委会市场开发收入约为6-8亿美元(悉尼为7亿美元),基本建设投入的140多亿美元,主要由中央财政、市财政和国内外企业投入,如果把基本建设投入的50%算作是北京市财政的投入,那么承办2008年奥运会将给北京带来90亿美元的新增投资(从北京地区之外流入的资金),约合人民币745亿元。这笔巨额的新增投资,再加上该投资所产生的乘数效应,将成为牵引首都经济高速增长的助推器。

从刺激消费需求看,奥运会的拉动作用也十分显著。首先745亿元的新增投资将主要用于购买北京地区的产品和服务。这种大规模的集团购买将对北京地区很多行业的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的消费形成刺激,其中对建筑、交通、邮电、通讯、旅游、餐饮等行业的拉动作用会更大。其次奥运会是一个动态的、极具号召力的“人文旅游品牌”,承办国和地区可以利用这一“品牌”使该国和地区10年左右的时间内成为国际和国内旅游的热点,尤其是像北京这样一个本身就具有独特文化魅力的城市,承办可以使两种魅力有机融合,从而对旅游消费形成巨大的拉动作用。据澳大利亚学者的测算,悉尼奥运会对扩大该国的国际旅游发挥了重要作用,仅2001年去悉尼旅游的外国游客就将达到34万人。当数以千万的国内外游客因奥运会而来北京观光,他们在拉动北京地区的消费需求方面将释放出巨大能量,从而能推动首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最后申办和承办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提高和强化市民体育意识,引导大众体育消费的过程。北京举办奥运会将极大地带动北京市民的体育消费,尤其是参与性体育消费、观赏性体育消费和体育用品消费,从而能在拓展消费领域和形成新的消费热点等方面服务和拉动首都经济。总之,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在刺激投资和消费需求方面所形成的合力,在未来的10年内至少每年能拉动北京GDP增长1个百分点以上,在举办奥运会的前后两年内可能还会更高。

2、主办奥运会将带动首都经济结构调整和升级,使首都经济更具活力和竞争力。首都经济从产业结构上看,是一个以高新技术产业、都市型工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效生态农业为骨架的复合型结构。这种产业结构既区别于上海、江苏,又不同于广东、深圳,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和鲜明的地域特色。但是,目前这种产业结构还没有完全成形,还需要运用多种政策杠杆来引导和调整。北京主办2008年奥运会将给首都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提供千载难逢的机遇。这种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申办理念与首都产业结构调整的价值取向相契合。绿色奥运将带动环保产业和生态农业的快速发展,科技奥运将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人文奥运则能带动现代服务业的形成与发展。而这三种申办理念所带动的产业又恰恰是新世纪首都经济要优先发展的行业。

二是主办奥运会将加速北京市“退二进三”的步伐。“退二进三”是首都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的必然选择。但这一战略措施能否有效实施,关键在于“退有理由,进有空间”。北京市的一些高能耗、重污染的企业逐步从第二产业中退出来,是既定方针,是历史必然,办不办奥运会最终的结果都一样。但是办与不办会影响退的进程。现在北京拿到了主办权,就会毫不犹豫加大管制的力度,企业也难以讨价还价,从而就会退的坚决,退的顺畅。然而更重要的是,主办奥运会能有效地拓展“进三”的空间。现代奥运会对承办地区的经济发展的影响突出表现在拉动该地区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方面。奥运会要求举办城市在交通、邮电、通讯、旅馆、餐饮等方面提供一流的硬件和优质的服务,同时还对银行、保险、医院、中介机构和文化设施有相当高的要求。也就是说,北京要想成功举办2008年奥运会就必须把加快建立和完善现代服务业作为战略重点。而能否在10年左右的时间里建立和完善首都的现代服务业关键取决于投资和需求,举办奥运会恰恰能解决持续需求和巨额投资这一对瓶颈制约。所以,举办奥运会在拉动首都现代服务业高速成长的同时,也将客观上为“进三”的企业提供必要的生存空间和后续发展的可能。

三是承办奥运会将使旅游业和文化体育产业成为首都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并同时带动会展业和中介业的高速发展。奥运会是全球各民族共同的节日。中国是有着悠久文明史的东方古国,而北京作为奥运会的主办城市是一座有着3000多年建城史和800年建都史,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精髓的历史名城。北京市已经把旅游业列为重点发展的行业,并希望十五期间成为支柱性行业。奥运会历来对主办城市旅游业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而北京举办奥运会这种作用会更大。这是因为,一方面全球各大媒体从申办到承办全过程的报导,客观上为北京旅游业做了一个长时间的免费广告,从而能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北京,产生潜在的和实际的旅游需求;另一方面北京奥运会将凸现传统与现代巧妙融合、西方文化与东方文明交相辉映的独特魅力,而这种魅力对激发外国人来京旅游的需求将起到重要作用。对拓展国内旅游业务来说,举办奥运会将给北京旅游企业提供一个长效题材,它们可以根据这一题材设计一系列有卖点的新项目、新产品,从而使进京旅游成为时尚、成为热点。毫无疑问,北京申奥成功,首都旅游业就获得了长达10年的持续发展的推动力,而只有持续的高速增长才能使北京旅游业成为真正的支柱产业。同时奥林匹克是典型的全球文化,奥运会是这种文化的集中体现,承办奥运会能极大地带动主办城市的文化体育产业的发展。北京市根据城市功能的定位在“八五”期间就把文化体育产业列为重点发展的行业。但是要想把它培育成首都经济的支柱性行业,除了文化产业和体育产业在各自领域内的自我发展之外,还必须加强两个产业之间的互动、互补和互助。奥运会不仅能有效地扩大主办城市文化产业和体育产业各自的需求,而且能提供一系列重大活动使两项产业互动和耦合,实现产业联动和利润倍增。另外,为举办奥运会而新建和改建的37个现代化的体育场馆(新建22个)也将为首都文化体育产业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奥运会结束之后,北京将成为全国、全亚洲,乃至全世界文化体育产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最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奥运会是一个以跨国公司为主角的世界经贸舞台,北京拿到主办权也就得到了在10年左右的时间内利用这一舞台“唱戏”的机会,首都的会展业和中介业因此将获得众多的商业机会和按国际惯例运作的商务经验,从而为带动和繁荣会展经济,使之成为首都经济新的增长点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3、主办奥运会将在扩大北京地区就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筹办奥运会一般需要8年左右的时间,要兴建大量的体育设施和配套的城市基础设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历届奥运会在带动主办城市就业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年洛杉矶奥运会创造了2.5万人的就业机会;1988年汉城奥运会给3.4万人带来了就业;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在1987-1992年的筹办周期内每年新增就业人数5.9万人;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带动了7.7万人的就业;2000年悉尼奥运会创造了10万人的就业机会。新世纪北京仍将面临很大的就业压力,承办奥运会将能有效地化解这种压力。由于北京市整体的劳动生产率、资本和技术的密集程度以及劳动力价格都低于发达国家的奥运会主办城市,因此承办奥运会在带动北京地区就业方面的作用会更大。如果按北京承办奥运会能新增投资745亿元,且每10万元投资能新增一个就业机会算,那么这届奥运会将产生74.5万个就业机会。根据奥申委申办报告中所列的现金流量表来分析,带动就业的年份主要集中在2004-2009的六年间,其中2006年和2008年是高峰。

4、承办奥运会将极大提升北京的城市魅力。城市魅力是一座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综合体现,它包括自然风貌、历史文化积淀、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人的素质等多个方面。首都经济从一定意义上讲是“形象经济”,它的发展需要城市魅力的不断提升与张扬,承办奥运会能快速而有效地做到这一点。首先为举办奥运会而进行的大规模环境治理以及对城市基础设施的新建和改建工程将使北京“天更蓝、水更清、行更畅、居更宜”,古都风貌将更具神韵,北京城市魅力中原有的特色会更具影响力。其次在传媒强权盛行的现代社会,城市魅力不仅取决于魅力的本原,还与主流媒体的关注和推介有直接的关系。举办奥运会将使北京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成为全球主要媒体追踪报导的一个热点,且这种效应在奥运会举办期间会达到极至。以2000年悉尼奥运会电视转播为例,这届奥运会全球有220个国家和地区收看了电视转播,收看人数达到37亿,占全球可以收看电视总人数(39亿)的95%,并且有8个国家的电视转播超过400个小时,它们分别是澳大利亚1207小时,加拿大1039小时,南非930小时,中国740小时,日本558小时,希腊452小时,美国442小时,阿根廷435小时。可以说只有奥运会才能使主办国和主办城市得到全球媒体如此广泛、如此深入和系统的报导。而这样的强势宣传在提升主办城市的形象和魅力方面所取得的效应,恐怕是无论出多少广告费都无法办到的。最后承办奥运会是一个十分庞杂的系统工程,是对主办城市综合能力的全方位考验。应对这一挑战的过程会使更有效率、企业更有实力、人民更具热情、社会更加民主、开放和有活力,而这一切恰恰是城市魅力的灵魂。

北京奥运会给中国带来的发展是怎样的?

1.减少失业

北京奥运会举办时间已定为2008年8月8日至25日。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办,它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体育比赛,这是一个向世界展示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巨大进步及悠久历史文化的极好机会,同时也是表现中国人民创造力、迎接挑战的决心和好客传统的机会。奥运带来的经济价值十分可观,除门票收入、电视转播权、广告赞助商和特许经销商等直接收入外,还包括一系列的服务行业、旅游行业、建筑行业、投资买卖等间接收入数额也十分巨大,奥运经济不可古计的. 2.旅游业

年洛杉矶奥运会,不仅使美国人从越战的创伤中摆脱出来,还为美国净增了数十万入境旅游者。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不仅使巴塞罗那成为欧洲最具吸引力的海滨旅游城市之一,更使西班牙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旅游创汇国家……面对往届奥运会的成功,我们不禁要问,2008年奥运会能给中国旅游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面对海量旅客,中国旅游业应该怎样应对?中国的奥运旅游该沿着怎样的方向发展?近日,在国家旅游局、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和山东省人民主办的“2007中国(青岛)奥运与旅游国际论坛”上,来自各方的专家对此进行了深入探讨。

2002年,国际奥委会“奥运会研究委员会”发表了一份“百年奥运分析研究报告”,把奥运会对举办城市和东道国的影响概括为5个方面,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奥运对旅游业的促进作用。

中国国际旅行社总裁姚越灿认为,奥运会能为主办国提供10年左右的发展机遇,尤其是对于发展中国家,奥运对国民经济尤其是旅游业的拉动作用更加明显,人称“奥林匹克效应”。

北京奥组委预计,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参赛运动员和随队官员将达1.6万人;近5000名奥林匹克大家庭成员、7000名赞助商及客人将参加北京奥运会;21600名记者将访和报道奥运赛事;另外数百万的海内外游客将聚首北京观看精彩的奥运赛事。据美国高盛公司估计,从2002年起到奥运之年,中国旅游业收入的年增长率将达到18%。在吃、行、游、购、娱各方面,北京奥运会都将对中国旅游业产生积极的影响,这种影响将带来中国旅游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北京体育大学奥林匹克研究中心任海指出,奥运会对旅游业的效益可分为有形的“硬效益”和无形的“软效益”两类。所谓“硬效益”是指对一些直接的、客观的、物质的、量化的指标的促进作用,如入境旅游人数、旅馆入住率、游客消费额度等。“软效益”则是指奥运会对举办国的形象、组织制度、观念意识、运作机制等要素产生的积极影响。这种效益难以量化,但对改善旅游业的“软实力”十分重要。

为利用好2008北京奥运会这一重大历史契机,2004年雅典奥运会闭幕后,国家旅游局便启动了“奥运——旅游”宣传推广,推出了“奥运——旅游”主题口号和形象标识,即“2008北京——中国欢迎您”。中国国家旅游局旅游促进与国际联络司司长刘克智介绍,为了更加有效地借助北京奥运宣传中国旅游业,目前,我国已逐步启动“奥运——旅游”第二轮行动,以“奥运前”“奥运中”“奥运后”为3个时序,力求充分发挥奥运的经济带动力、地域辐射力、品牌扩张力。

第二轮行动有六个重点:一是全国联动;二是支持北京,北京周边地区将密切联动,保障住宿接待服务。旅游发达省份将提供导游、西餐人才、司机、车辆等支援;三是内外联动,外抓宣传与促销,内抓建设与管理;四是力争策划出有国际影响的大活动;五是借助奥运契机,带动各地旅游产品开发,不断向国际市场推出新产品、新线路,做到“北京奥运、全国受益”;六是通过举办奥运,全面提升中国旅游业产业素质。

3.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以增加百姓收入。

北京奥组委执行副蒋效愚在近日举行的国际媒体研讨会上向外界透露,经过调整,北京奥组委确定奥运会预算如下:收入总规模为195.4亿元人民币(折合23.63亿美元),支出总规模为194.1亿元人民币(折合23.47亿美元),盈余为1.3亿元人民币(折合0.16亿美元)。也就是说,到2008年8月24日,第29届奥运会曲终人散,北京坐下来盘点收支时,会发现自己挣了1.3亿元人民币。

但是,也有业内专家认为,1.3亿元只是一个初步的预期,由于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很快,拥有13亿之多民众对奥运会的热情比以往任何一个奥运会举办国家都高,2008年奥运会的市场开发将会比预期好,因此赢利会更大。那么,北京奥运到底能挣多少钱呢?

奥运会的账怎么算

最近,关于雅典奥运会的亏损问题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舆论都认为雅典奥运会耗资百亿美元,形成巨大亏空。但是有业内专家分析说,百亿美元里很大一部分属于雅典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改善的开支,而真正直接用于奥运会组织工作的费用并不多。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的改善是长久的举措,也是造福于百姓的好事,不能简单地认为这部分费用也是奥运会的开支。实际上雅典奥运会已完成结算,共支出24亿美元。”专家说。

北京奥组委执行副蒋效愚说,奥运经济是一个大概念,涵盖了多方面、多层次的内容,可打的“牌”挺多。首先是“运动会经济”,就是直接和举办奥运会相关的投资和消费。第二是举办城市经济牌。第三张是举办国家牌。举办奥运会将从整体上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第四张牌是中华牌和世界牌。包括文化热、经济热、旅游热、餐饮热等。

奥运会能不能挣钱,如果主要是指组委会的收支,那只是运动会经济中的一部分。我们通常所说的2800亿元的奥运经济大蛋糕,大部分属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费用。而组委会的经费主要用于奥运会的组织运营。北京奥运会能不能挣钱,对组委会来说,重点是要做好奥组委的市场开发工作。

市场开发前景如何

“北京奥运会组委会的财务,在申办时候就有一个预算,收入16.25亿美元,支出16.09亿美元,盈余0.16亿美元,也就是1600万美元。当时是这样的,我们现经过财务预算调整后,安保与公共卫生等会相应增加一些,但预计我们的市场开发收入将比原来的预测有一个较大幅度的增长,所以我们依然能够确保‘略有盈余’。”蒋效愚认为。

奥运经济既是注意力经济,又是品牌经济。奥运会为一些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为自己的品牌走向世界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与舞台。自2003年9月1日奥运会《市场开发》启动以来,目前,中国银行等10家已签约成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合作伙伴。今年3月底正式启动的赞助商征集工作日前也已结出果实———UPS公司等6家企业已经成为北京奥运会的赞助商。近期还将有几家企业与北京奥组委签约,成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赞助商。

蒋效愚说:“鉴于企业赞助的积极性很高,北京奥运会的市场开发前景相当乐观。”外界传言北京奥运会的合作伙伴赞助金额甚至大大超过了国际奥委会的全球合作伙伴(TOP赞助商)的赞助金额,将会给北京奥运会带来巨大的收益。

什么才是真正赢利

除奥运会本身的市场开发收益外,北京奥运会预算收入中的约50%由国际奥委会拨给,1/10来自门票和纪念品收入,国际奥委会赞助商提供约2亿至3亿美元。

“北京奥组委赢利1600万美元的目标完全可以实现。”蒋效愚说,但这绝对不是说,北京办一个奥运会,就只能挣1600万美元。这不是同一个概念,因为企业的收益、的收益、社会的更大范围的收益都没有统计在组委会的账上。

2008年奥运会将对北京乃至全中国的经济发展有明显推动作用。申办成功后的7年间,北京奥运会每年拉动北京经济增长1至2个百分点,拉动中国经济增长0.3至0.4个百分点。

北京奥运经济研究会会长魏纪中说,对我们这样一个经济转型中的大国来说,更应该算经济长远发展的大账。体育和经济相通,不只意味着商业上的利益,奥运经济的得失也不仅仅是主办方在一届奥运会上的赚与赔。更重要的是,一个国家的整体经济能够在奥运会后获得持续健康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算得上是一届真正完美的奥运会。

因此,北京奥运会究竟能挣多少钱,我们不能仅仅盯着北京奥组委的收支,还要看到整个奥运经济对北京乃至全国经济的拉动以及人文环境和技术手段的进步。

什么是奥运经济?

奥运会是全球最具影响力和参与最广泛的体育盛会,已经不仅影响到体育文化产品和服务等产业的发展,而是更深层次地影响到举办城市的经济增长,拉动区域经济的发展,进而对一国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通过分析不同城市举办奥运会的历史,我们可以得出基本结论:奥运期间各举办国经济都处于景气高位,奥运对经济的拉动在奥运举办前两年达到高峰。北京奥运,举办城市受益较大,总体经济受益有限。奥运对行业的提升主要集中在建筑业、交通通讯业以及社会服务业等行业上。

北京奥运会将显著拉动北京GDP增长,在2003~2007年间,年均拉动北京市GDP提高约2.3个百分点,在2008年拉动效应达到顶峰。我们认为八大领域,包括旅游、商业、地产、建筑、交通、体育、科技信息等,将在北京奥运经济中得到显著发展机遇;同时,作为向世界展示中国形象的平台,我国的一些品牌将得到价值的提升。

按照各国奥运会期间的股市表现,结合我国宏观经济在2008年之前可以维持的高增长态势,我们认为作为主题鲜明的北京奥运板块还将具有显著的上涨空间,仍可以作为未来的重点投资方向。

北京成功获得2008年的奥运会举办权,将推动基础设施建设、科技信息产业、体育产业、传媒广告、环境保护、旅游产业、教育产业等多行业的发展,并拉动周边经济圈和国内经济的快速增长。在此过程中,与奥运主题相关的行业与上市公司将获得新的发展机遇,从而为股票市场投资带来重大的投资机会。为更好地认识奥运经济和把握北京奥运下的投资策略,我们结合多届奥运会举办城市的经验,给出北京奥运下的投资策略专题分析。

2008北京奥运会对中国产生的利与弊

好的方面:提高中国在世界的知名度,让世界了解中国,发展了经济,带动了体育事业的发展。

奥运会是全球最具影响力和参与最广泛的体育盛会,已经不仅影响到体育文化产品和服务等产业的发展,而是更深层次地影响到举办城市的经济增长,拉动区域经济的发展,进而对一国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通过分析不同城市举办奥运会的历史,我们可以得出基本结论:奥运期间各举办国经济都处于景气高位,奥运对经济的拉动在奥运举办前两年达到高峰。北京奥运,举办城市受益较大,总体经济受益有限。奥运对行业的提升主要集中在建筑业、交通通讯业以及社会服务业等行业上。

北京奥运会将显著拉动北京GDP增长,在2003~2007年间,年均拉动北京市GDP提高约2.3个百分点,在2008年拉动效应达到顶峰。我们认为八大领域,包括旅游、商业、地产、建筑、交通、体育、科技信息等,将在北京奥运经济中得到显著发展机遇;同时,作为向世界展示中国形象的平台,我国的一些品牌将得到价值的提升。

按照各国奥运会期间的股市表现,结合我国宏观经济在2008年之前可以维持的高增长态势,我们认为作为主题鲜明的北京奥运板块还将具有显著的上涨空间,仍可以作为未来的重点投资方向。

在投资策略上,我们建议初期以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建材、房地产、信息技术为重点,在明年则重点转向消费型行业,商业、旅游、食品饮料、奥运相关业务等。从总体风险较小的角度,奥运主题下的投资组合应该以信息、商业、酒店旅游等偏重服务的股票为主。随着奥运举办日的临近,则逐步减少主题配置,以规避奥运主题投资的系统性风险。

我们给出北京奥运的三种类型的组合,一是偏重于初期固定投资受益的投资品组合,重点推荐北京城建、长江精工、歌华有线;二是偏重于举办期受益的消费与服务的消费品组合,重点推荐中青旅、首旅股份、王府井;三是受益于奥运会的品牌提升的投资组合,建议关注在奥运中亮相的华帝股份、燕京啤酒、伊利股份三公司。

奥运会是全球最具影响力和参与最广泛的体育盛会,已经不仅影响到体育文化产品和服务等产业的发展,而是更深层次地影响到举办城市的经济增长,拉动区域经济的发展,进而对一国经济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各国对奥运会举办权的竞争十分激烈,而一旦取得举办权,则充分利用该契机,一方面利用奥运会的大舞台,向世界展示自己在经济、文化、科技进步、社会发展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另一方面则利用举办奥运会带来的强大需求,努力拉动本地区、本国经济的增长,推动其经济跃上新的发展水平。

北京成功获得2008年的奥运会举办权,将推动基础设施建设、科技信息产业、体育产业、传媒广告、环境保护、旅游产业、教育产业等多行业的发展,并拉动周边经济圈和国内经济的快速增长。在此过程中,与奥运主题相关的行业与上市公司将获得新的发展机遇,从而为股票市场投资带来重大的投资机会。为更好地认识奥运经济和把握北京奥运下的投资策略,我们结合多届奥运会举办城市的经验,给出北京奥运下的投资策略专题分析。

1 奥运经济与基本特征

1.1 什么是奥运经济

奥运经济是奥运会举办城市在筹备和举办奥运会期间,以及奥运会后的一段时期内,利用奥运会的优势和奥运会创造的商机,所开展的一系列经济活动,从而拉动本地区经济发展,并给举办城市和国家带来阶段性经济发展加速的经济现象。

奥运经济可以分为直接奥运经济和间接奥运经济两大部分,直接奥运经济是为举办奥运会而进行的经济活动和围绕开发奥运而进行的经济活动;间接奥运经济指除直接奥运经济外,在奥运会举办的全过程中,能够引起举办城市与国家的经济、社会指标发生改变的活动。 具体包括:直接奥运经济:1、直接为举办奥运会而产生的经济活动,如比赛场馆和相关设施的投资及投资拉动等;2、围绕开发奥运会进行的经济活动,如奥运会市场开发的各项内容,主要由赞助、特许组成,包括电视转播权的销售收入、赞助商的赞助和门票收入、各行业专有赞助商的赞助等; 间接奥运经济:主办城市借奥运契机,发展区域经济、加快城市建设的各种经济活动,如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国民素质提高、生态环境改善、新增长点和新产业的培养等。

1.2 奥运经济的阶段特征

从成功申办到正式举办以至奥运会后经济、政治、文化等各种效应的延伸,形成一个完整的奥运经济周期,国际上通常定为10~12年。

奥运经济一般分为前奥运阶段、奥运阶段和后奥运阶段三个阶段,各阶段呈现不同的经济发展特点:

一个奥运经济分为三个阶段,奥运筹备建设期(2001-2007年)、奥运举办期(2008年)和奥运会后期(2009-2010年)。各个阶段奥运经济的主要表现特征为:

(1)在奥运会筹备期,奥运经济主要通过奥运投资对我国经济产生影响。奥运投资可分为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直接投资指直接用于奥运比赛场馆建设及相关设施的投资,主要包括比赛场馆、运动员村、记者村、传媒通讯设施。间接投资主要是指即便不举办奥运会也需要的,但因为奥运会而提前或加大力度进行的投资。这些投资包括改善道路、机场、地铁等交通项目投资,水、电、热、气等市政建设项目,还有污染控制、治理污染、绿化等环保费用。奥运投资将主要带动北京市的建筑、建材行业、通讯业、环保产业、科研与综合技术服务业的发展,并通过传导效应和辐射效应波及上下游相关产业和国内其他地区。

(2)在奥运会举办期间,外部有效需求增加将带动经济。这些外部有效需求包括:国内外旅客在举办奥运会前和奥运举办期间,以奥运为目的前往中国和北京,并由此引发的各项经济、消费活动。这些将为中国和北京市增加额外消费需求,这些消费需求将集中在交通运输业、邮电业、卫生体育业、社会服务业、商业、餐饮业、教育文化艺术广播**电视事业等领域。可以认为,奥运投资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满足这种外部有效需求而进行的先行投资,以此来增加其有效供给。

(3)奥运会举办后期,由于奥运会提升了举办城市和国家的知名度,并使举办城市的经济规模和基础软、硬件设施跃上新的台阶,这为奥运举办城市和国家的对外经济交往和后续旅游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对于不同地区,奥运经济所产生作用的强度也不一样。对北京而言,由于大部分奥运投资及主要奥运赛事都集中在此,因此奥运对北京地区的经济促进作用将是直接且明显的,而对于国内其他地区而言,将更多地通过奥运投资而扩大的市场需求,间接地分享奥运所带来的经济增长。

2 多届奥运会的历史经验

奥运经济的概念源自年洛杉矶奥运会,美国商业奇才尤伯罗斯创造性地将奥运和商业紧密结合起来,使当年的洛杉矶奥运会成为“第一次赚钱的奥运会”。在此之前的奥运均以赔钱收场,尤其是76年的蒙特利尔奥运会,15天的奥运会使蒙特利尔市负债长达20年,被称为“蒙特利尔陷阱”。自洛杉矶奥运会之后,奥运经济的概念开始出现,奥运会也给举办城市带来了巨大的利益。

2.1 日本东京奥运会(1964)

日本作为第2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在20世纪50年代国力窘迫,民不聊生。正由于1964年东京奥运会的举办,日本把举办奥运会作为国家事业,纳入《国民收入倍增》。投入巨资,进行大规模的公共事业建设,这些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带动了制造业、建筑业、服务业、运输、通讯等行业的高速发展,造就了被称为 “东京奥林匹克景气”的经济繁荣。东京奥运会后,日本的国民经济总产值在1967年超过英法,1968年超过西德,成为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2.1.1 东京奥运对日本经济的影响

日本为准备东京奥动会而投入的资金是当时奥林匹克历史上最高的,如果把所有相关事业的投资均计算在内的话,高达1兆日元,按当时1美元折合360日元的汇率,约合30亿美元。这当中比赛设施和奥运村投资160亿日元,运营费60亿日元,道路及其它825亿日元,这几项总计约1000亿日元,其余是为突击完成东海道新干线、首都高速公路、东京高架单轨电力、东京地铁及交通网的整备而投入的。

2.1.2 东京奥运对日本不同行业的影响

奥运会相关投资在不同的行业带来的生产及就业效果是不同的。我们以下分析的是1964年奥运投资对日本不同行业产生的影响。就生产效果而言,服务业投资带来的生产总值增量最多,占各相关产业生产总值增量总和的45.2%,其次是建筑业占21%,运输通信业占19.4%,制造业最少,为14.4%。从就业效果看,制造业就业人口增量最多,占相关产业人口总增量的32.3%,建筑业和运输通信业持平,增加了18万人,占27.7%。而服务业的就业效果为12.3%。

深入的分析,由于在奥运会举办当年,国内外旅客集中进入奥运举办国,服务业前期的投入得到集中释放,因此在当年生产总值增量中占比最大。同样的,由于建筑业项目集中竣工和运输通信业全力服务奥运,两者贡献度合计也占到40%。而相对来讲,制造业产值的增加分布在奥运周期多年内体现,所以在奥运举办当年占比较小。

2.2 韩国汉城奥运会(1988)

1988年汉城奥运会,使韩国完成了从发展中国家向新兴工业国家的转变过程。 据韩国官方统计,1981-1988年七年中,奥运工程使韩国就业人数增加了33.6万人,筹备奥运会共带来了相当于70亿美元的生产诱发效果和27亿美元的国民收入诱发效果,经济增长速度年均达到12.4%,1985-199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2300美元增加到6300美元,经济实力迅速增长,一举跃入亚洲四小龙行列,创造了世界经济史上的奇迹。88年汉城奥运会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以及由此带来的经济景气,被称之为“奥林匹克生产效应”。

2.2.1 汉城奥运对韩国经济的影响

汉城奥运会相关产业的投资从1982年开始启动。1982年奥运会及其相关投资额不超过国内投资总额的0.3%,后来逐渐增加,1985年达到了4,773亿韩元(按1美元折合1,300韩元计算,约合3.7亿美元),占当时韩国国内总投资的2.1%。

1982-1988年间,奥运共投资23,826亿韩元,带动生产总值增加47,504亿韩元,投资乘数近似1.7。而1982-1988年韩国国内总投资1,555,930亿韩元,奥运投资占总投资的1.5%。

以上投资带来的直接效果是:1982-1988年投资产生的经济效益相当于1982-1988年间韩国国民生产总值的0.4%;同时,奥运会相关产业的投资直接增加的就业机会在1982-1988年间达到33.6万个,1988年底,就业增量占韩国产业雇用人数的0.5%。

2.2.2 汉城奥运对韩国不同行业的影响

奥运会相关产业投资所导致的生产、所得及就业效果从行业分布来看具有较大的差异。以下分析的是1982-1988年间,奥运投资对韩国不同行业产生的影响。就生产效果而言,制造业带来的生产总值增量最多,为16,483亿韩元,占35%;其次是建筑业占33%,服务业占20%。从就业效果来看,服务业就业人口增量最多,为15万人,占相关产业人口总增量的45.8%,建筑业和制造业其次,分别占28%和16%。我们观察到,在一个更长的时间段里,即从奥运相关投资开始至奥运结束,由投资引发的行业生产值的增加分布得较为平均,制造业、建筑业贡献最多,合计占到生产总值增量的68%,服务业略少一些。

2.3 澳大利亚悉尼奥运会

2000年悉尼奥运会被前国际奥委会萨马兰奇称为“最好的一届奥运会”, 为澳大利亚赢得了良好的声誉。更为重要的事,悉尼通过筹办奥运会,极大地推动了城市建设,改善了生态环境,促进了交通、旅游、房地产等相关行业的发展,从而大大提升了悉尼城市的知名度,提高了其在世界上的地位。

2.3.1 悉尼奥运对澳大利亚经济的影响

据澳大利亚旅游者委员会统计,悉尼奥运诱发的旅游者,19年到2004年总共达到200万人,澳大利亚获得近百亿美元的受益。另据澳大利亚地区经济分析中心介绍,悉尼奥运会为澳大利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直接带来65亿澳元的经济活动,其中,悉尼所在新南威尔士州就占了51亿澳元。从1993年至2004年,该州因奥运会而得到的经济效益预计可达31亿美元。澳大利亚从1993年至1999年GDP平均增长率为4.7%, 超过一般发达国家的增长水平。

在悉尼奥运前的准备阶段(1994-1999年),悉尼奥运主要是通过拉动投资来刺激经济的发展,其中对新南威尔士也就是悉尼所在州的拉动作用要明显大于澳大利亚全国,澳大利亚0.17%的增长大部分是由新南威尔士的0.4%的增长所贡献的。在奥运当年(2000年),经济加快发展更多是受到出口提升的拉动,这里出口的大幅增加主要是电视转播权的出售和针对外国游客的旅游出口。而在后奥运阶段,奥运对经济各项指标的拉动明显趋缓,一些指标甚至还出现一些下降。

由于奥运本身受区域的限制,对举办奥运的城市地区的经济拉动要远大于对整个国家总体经济的拉动。日本和韩国举办奥运对整个经济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主要是由于两国举办奥运时经济规模都较小,而且东京和汉城在经济中又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因此日本针对全国的交通网建设和韩国针对汉城的建设都很大程度上使全国受益。而国土较为辽阔、经济区域更为分散的澳大利亚受区域性的投资拉动相对要小很多,我们认为中国总体经济受益北京奥运会将更多与澳大利亚相似。

2.3.2 悉尼奥运对行业的影响

悉尼奥运对行业的提升主要集中在建筑业、交通和运输业以及私人服务业三个行业上。在悉尼奥运前,奥运对澳大利亚行业带动最大的是建筑业,主要是奥运相关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其次是服务和运输通讯业,主要是为外国游客在本国的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而在奥运当年,建筑、运输通讯、服务再上一个台阶,其中服务增长最快,主要是受大量游客参加奥运活动的需求刺激。而奥运结束后,各个行业受奥运影响大幅放缓,其中建筑业下降最快,值得注意的是房地产行业是唯一奥运会后继续受到正面刺激的行业。

2.4 希腊雅典奥运会

以2004年雅典奥运会为契机, 希腊取欧盟投资等多种形式, 融资约153亿美元, 投入雅典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使雅典城市面貌得到很大改观。 其中包括拓展和改造希腊境内贯穿东西南北两条高速公路; 建造雅典市新机场—Venizelos机场; 完善和改造了雅典市和萨洛尼卡市的城市污水处理系统; 新建雅典市和萨洛尼卡市的地铁工程; 加快雅典市周围主要干道的整修和改造,改造以雅典卫城为中心建设面积为689公顷的古希腊人文景观公园等。

同时,筹办奥运会拉动雅典甚至希腊的经济增长,扩大就业, 促进与奥运密切相关的产业快速发展。通过筹办奥运会,希腊多年停滞不前的经济已有所恢复,雅典经济实力大幅上升,许多重要产业将得到发展,其中建筑业、旅游业、制造业和电讯业尤为突出。 希腊经济受奥运会的影响在奥运前两年达到高峰,主要由于奥运投资集中在这三年支出以及私人部门投资和赞助商的赞助。在奥运当年,外国游客的进入使旅游业作为出口的重要部分对经济产生一定的贡献,但由于奥运前希腊旅游业在全球的推广和宣传工作做得不够,未能有效地把奥运会与旅游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得奥运当年旅游收入低于预期。不过奥运带来的知名度的提升使奥运后希腊的旅游业大幅增长,弥补

了奥运当年的损失。奥运结束后,投资的大幅萎缩对经济产生了负面的作用,2005年GDP受此影响下降了多达1.6个百分点。

从前面的多届奥运会来看,奥运会均使举办城市发生了重大变化,某些时候甚至对所在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对未来的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2.5 奥运低谷效应

奥运经济将会促进举办城市乃至国家的经济增长,这一点通过往届奥运会的经验应当可以肯定。但奥运建设投资在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存在着负面效应。奥运经济的负面效应主要指奥运会后,投资活动大为减弱,大量的体育场馆和设施将会闲置或利用不足,一些与奥运相关的行业出现衰退。奥运经济的这一特性被称作“低谷效应”。下表可以看出,除美国外,其他奥运举办国奥运后经济发展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