柠比体育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比赛比分

文章内容

奥林匹克运动业余原则_奥运会业余原则的发展

tamoadmin 2024-08-23
1.奥运会发展的趋势是什么?2.有哪些奥运项目是不允许职业运动员参赛的?3.奥运会拳击比赛为什么都是业余运动员参加?4.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应该是职业运动员还是业

1.奥运会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2.有哪些奥运项目是不允许职业运动员参赛的?

3.奥运会拳击比赛为什么都是业余运动员参加?

4.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应该是职业运动员还是业余运动员

奥运会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奥林匹克运动业余原则_奥运会业余原则的发展

奥林匹克运动从80年代开始改革以来,赶上了时代发展的潮流,克服了危及奥林匹克运动生存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但是奥林匹克运动仍然存在的一些难题,构成了对其本身未来发展的挑战。

(一)对国际奥委会独立性的挑战主要来自政治对奥林匹克运动的干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政治对奥林匹克运动的干预是不同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长达40年的时期内,奥林匹克运动经历了许多政治风暴的考验,其中影响最大的是70至80年代奥运面临的一次次大规模的政治抵制。这些政治抵制的根本原因是东西方两大集团之间经济、政治利益的冲突和南非种族主义与非洲国家反种族主义的矛盾。在奥林匹克运动未来的发展中,出现同样大规模抵制的可能性大大减少。这是因为世界的政治格局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进行大规模抵制的政治动因已大大削弱。但企图左右国际奥委会对其事务独立进行决策的政治势力还存在,国际奥委会为了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在承认奥林匹克运动与政治不可分割的同时,坚决反对把奥运会作为某个国家的政治工具,对各种政治干扰取了有效的对策,如1992年联合国安理会通过757号决议,对南斯拉夫进行制裁,要各会员国禁止南运动员进入他国领土参加国际比赛;而国际奥委会并没有简单服从,经过一系列策略外交,使南斯拉夫运动员以个人身份参加了巴塞罗那25届奥运会比赛。此外,使美国国会对北京申办2000年奥运会的非议和干涉,也遭到国际奥委会的公开批评。这些都表现出国际奥委会的独立立场。

(二)三大支柱间矛盾的挑战国际奥委会、国际单项体育组织和国家(地区)奥委会是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基石,三者之间的团结、协作是极为重要的。在13年恢复自1930年中断的奥林匹克代表大会上,特别讨论了三者团结的重要性。目前三者之间的关系,总的来说是融洽的,但也存在潜在的危险,主要表现在权力和经济利益分配上。

①遴选奥运会主办城市国际奥委会认为,遴选主办城市是国际奥委会的独有权利。但现实情况看,国际单项体育组织负责奥运会的一切技术问题,如比赛规则、运动员及格标准、每个国家(地区)参加每个单项的运动员人数等;是否允许职业选手参赛,也属其权限所在。国家和地区奥委会负责派出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派哪些项目、派多少人数,均由国家和地区奥委会自己决定。基于上述理由,国际单项体育组织和国家(地区)奥委会认为,遴选主办城市也与它们密切有关,希望改变今日遴选主办城市由国际奥委会独家投票决定的状况。

②委员制国际奥委会委员是由国际奥委会直接遴选的。根据《奥林匹克宪章》规定,这些委员是"国际奥委会在他们各自国家的代表,而不是他们国家(地区)在国际奥委会的代表"。奥林匹克运动一切问题的讨论都是在国际奥委会内部进行,而奥林匹克运动开展的实体国家(地区)奥委会,只享有十分微小的决策权。目前国际奥委会共有202个国家和地区奥委会成员,现任国际奥委会委员仅119人,且有些国家占有两名或以上委员。一些国家奥委会对此持有异意,要求改变现行的组织结构,变委员个人制为各国(地区)奥委会的代表制,一国一票,使自己在奥林匹克运动发展中拥有更多的发言权。

上述问题由来已久,但随着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日益明显突出,有待于国际奥委会、国际单项体育组织和国家(地区)奥委会三方面协商解决。

(三)商业化的挑战商业化是使体育运动适应现代社会的一个最有力的因素。利用商业手段寻求发展,已经成为当代奥林匹克运动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商业化使奥林匹克运动摆脱了经济上进退两难的困境。但商业化也会影响奥运会竞技运动的正常进行,如汉城奥运会的许多比赛本应在下午或晚上进行,但为满足**广播权最大买主美国电视广播公司的要求,组委会将比赛移到早晨以顺应美国东部电视的黄金时间。这种移动显然会影响运动员水平的正常发挥。国际奥委会为使商业化能按照有利于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轨道前进,取若干控制措施:坚持在奥运会比赛场地及其上空不准进行任何形式的广告宣传的原则,使奥运会在世界各种国际体育大赛中,成为唯一没有商业广告的运动会;扩大经济来源,降低电视转播权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例,以减少对电视广播公司的依赖;设立奥林匹克团结基金,加强对不发达国家的援助。但如何防止过度商业化,仍是国际奥委会面临的新课题。

(四)职业化的挑战业余原则一度是奥林匹克运动理想的基本原则,被视为奥林匹克运动的基石和生命线。坚持业余的原则,其目的是为了纯洁奥林匹克精神。但是,随着社会和奥林匹克运动发展,仍坚持"业余"的原则已不现实。因为高水平的运动员,只有把主要精力和时间用于训练才能达到体育的高峰。长期训练的花费只有来自国家或企业赞助。同时,固守"业余主义",会将许多优秀选手排斥在奥运会门外,束缚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不利于运动水平的提高。1980年国际奥委会从宪章中取消了"业余"的规定,1988年允许职业网球运动员参加奥运会比赛。运动员参赛资格也由各国际单项体育组织自行决定,这一方面是因为有些国际单项组织对职业选手参赛仍持观望态度,另一方面是为了使奥林匹克精神不受损害,将那些处于经纪人手中,不为国际体育组织所控制的职业选手,如职业拳击运动员排斥在奥运会之外。

(五)滥用的挑战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奥林匹克运动中使用与反对使用的斗争始终没有停止过。利用提高运动成绩是一种欺骗行为,是对奥林匹克运动的教育价值和"更快、更高、更强"的激励口号的嘲弄。国际奥委会在禁止使用方面态度十分坚决。国际奥委会对违禁者的处罚也不断加重。但是由于在现代社会中,国际大赛的运动成绩往往与巨大的经济利益和其他利益联系在一起,因而使用的现象不会在短时期内消失,使用的手段会越来越隐蔽,这就会对检测的手段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奥林匹克运动中反对的斗争不仅是一场不同体育道德观之间的斗争,也是一场现代科学技术之间的斗争。

(六)超大规模的挑战。 二次世界大战前,参加奥运会的人数不多,参加的国家和地区也不到50个。战后,奥运会的参赛运动员、国家和地区的数目急剧增加,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运动员人数为9364人,国家和地区为172个,2004年雅典奥运会时为202 个,此外,还有数量可观的教练员、裁判员、新闻记者、保安人员和服务人员,总数达7万多,再加上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旅游观光者。规模如此之大,势必给举办城市带来沉重的负担。这种规模使得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城市望而生畏。国际奥委会取了限制奥运会的人数,提高新项目进入奥运会的标准,削减奥运会比赛项目等措施,控制奥运会的规模继续膨胀。

展望未来,奥林匹克运动在迎来它的一百周年的时候,将进入一个相对平稳的发展阶段。一方面奥运会向职业运动员开放,意味着奥运会将成为世界上第一流的运动员竞技场,集中地表现出人类向自己极限挑战的最高水平,比赛场面也将更加激烈和扣人心弦。另一方面,奥林匹克运动将进一步均衡发展,以奥运会为代表的高水平竞技运动将与大众体育相结合,并促进大众体育的发展。国际奥委会通过成立"大众体育委员会"、赞助国际大众体育科学大会、发起"奥林匹克日"的大众体育活动等措施,使大众体育成为奥林匹克运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此外,奥林匹克运动在文化、教育、体育科学研究等方面的活动也日益活跃,奥运会的文化色彩更加丰富,各项文化艺术活动会达到更高的水平,更多的城市包括发展中国家的城市申办奥运会,会使更多的人认识奥林匹克运动的丰富内涵和独到作用,奥林匹克运动将更加具有广泛性。

已经开始的奥林匹克运动改革将继续进行下去,奥林匹克运动将更加充满活力,在不断地迎接挑战和不断地满足社会需要的过程中走向未来,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有哪些奥运项目是不允许职业运动员参赛的?

纯业余运动时代结束:奥运会已向包括美国NBA在内的职业运动员开放。 所谓的职业运动员,是指参加带有明显商业性质的职业比赛,以此来获取收入维持生计的运动员,比如NBA球员、职业网球运动员等。 对职业和业余问题的争论,自1896年以来一直没有停止过。职业的定义很简单:它表示一名选手或运动员的表演或教学是收取报酬的,这种报酬构成了他生活的主要手段。基拉宁的前任布伦戴奇固执地认为,真正的奥林匹克冠军应当是“纯粹业余”的,即使是在失去收人的情况下,他也不能收取报酬,或收取的报酬不能高于旅行或比赛期间食宿的基本费用。而现实中却难寻“纯粹业余”的运动员。 东欧国家特别强调坚持“纯粹业余”的原则,因为这些国家没有商家对运动员的商业赞助,但是运动员的报酬是国家提供的。西方人认为所有的东欧运动员都是职业选手,因为他们在事业颠峰时期可以不从事其它工作。东欧人则认为只有那些获取收入的西方运动员才是职业运动员。事实上,他们双方都不是“纯粹业余’的运动员,接受国家赞助和接受商家赞助的实质有什么区别呢? 因此,“业余”的定义问题一直困扰着奥林匹克运动。但是,直到20世纪70年代,这一重要问题才提上日程,并导致规则的修改。 奥运会创立的初衷是鼓励人们参与其中,提倡重在参与,纯洁性被放到了极高的地位,所以就限制那些以参赛为生的职业运动员参加,防止金钱玷污了奥运。但到了后来,随着职业赛事规模迅速扩大,再进行完全的限制已经不现实了,所以限制职业运动员参赛的规定开始放开了。 从1896年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诞生以来,为了维护"业余原则",国际奥委会一直禁止职业运动员参加奥运会。"业余原则"的确立,从一开始就让国际奥委会背上了包袱,一系列矛盾接踵而来。一方面,运动员身份的界定成为多年来困扰国际奥委会的头疼问题;另一方面,业余选手越来越难以符合国际奥委会提出的"更高,更快,更强"的要求,使得奥运会的观赏性和代表性都大打折扣。正因为如此,来自民间和国际奥委会内部允许职业运动员参加的呼声越来越高。1980年的代表大会上,国际奥委会终于从《奥林匹克宪章》中删除了有关"业余原则"的规定。1988年,当职业网球选手出现在汉城奥运会赛场时,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

奥运会拳击比赛为什么都是业余运动员参加?

奥运会拳击比赛只允许业余运动员参加。

自1883年开始,法国教育家皮埃尔·德·顾拜旦致力于古代奥运会的复兴。经他与若干代人的努力,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于1894年6月23日成立。

顾拜旦被尊称为“奥林匹克之父”,他制订的第一部奥林匹克宪章强调了奥林匹克运动的业余性,规定在奥运会上只授予优胜者荣誉奖,不得以任何形式发给运动员金钱或其他物质奖励。

扩展资料

拳击规则起源

拳击运动源远流长,它起源于人类产生之初。为了生存和竞争,人类发明了它。所以最初它是保护人们生命财产的一种主要手段。而在弓箭未面世前,人类则要以拳头和腿脚来进行自卫。这是拳击的雏形。

最早的拳击规则是1729至1750年称霸英国拳坛的杰克·布荣顿于一七四三年制定的。在这个规则中明确规定了参加拳击比赛的人必须戴拳击手套;比赛的每个回合打满三分钟,回合之间休息一分钟;比赛中禁止发生搂抱和摔跤现象,否则被判为犯规;一方被打倒后开始数秒,如果十秒钟被打倒的人不能站起来,就判定对方胜利等内容,并强调拳击中的战术和技巧。

这个规则基本上形成了后来拳击比赛的竞赛框架,为促进拳击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昆士伯利规则形成之后,大约经过二十年的反复实践和运用,才逐渐被人们肯定。上述规则的不断修订和完善,特别是昆士伯规则的最终确定为促进现代拳击比赛奠定了基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拳击

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应该是职业运动员还是业余运动员

以前是只有几个项目允许职业选手参赛,注意,以前大部分都不许职业选手参赛的,所以楼主说的几种情况不仅不是不正常,反而是最最正常的情况

转:

早期的奥运会,为了维护“业余原则”,国际奥委会一直禁止职业运动员参加奥运会。因此这些业余选手们选对一个合适的职业,就显得异常重要。

首届现代奥运会的马拉松冠军,被希腊人视为国家英雄的皮里敦·路易斯的职业就是送水工,他每天都要步行将近10英里送水,由此练就了超人的耐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路易斯获得冠军后,希腊国王坚持要奖赏他,结果路易斯只要了一匹马和一辆马车,用以改善他的送水事业。而综合此后历届奥运会冠军的资料,送水、送信、送货等工作一直是颇为热门的职业,像曾经获得9枚金牌和3枚银牌的芬兰长跑选手帕沃·努尔米,12岁就因为家境贫寒成为了一个面包店的杂役,他每天推着满载沉重货物的四轮车,翻过陡峭的山丘,从而练就了他的非凡双腿。

还有的选手则懂得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己谋取优势,像1908年伦敦奥运会的拔河比赛,代表英国代表团出战的利物浦警察局就穿上了他们特制的带有长钉的皮靴,并以此轻松击败了美国队,不过利物浦警察局最后输给了装备更精良的伦敦警察局。

所谓的职业运动员,是指参加带有明显商业性质的职业比赛,以此来获取收入维持生计的运动员。几乎每届奥运会,都会有选手因为这个理由被剥夺比赛资格,其中还不乏一些冤错案。最著名的冤案发生在了1912年的斯德哥尔摩奥运会上,美国选手索普竟然连夺五项全能和十项全能这两项最考验人耐力和意志的比赛,当时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亲自为索普颁奖,并说道:“你是全世界最伟大的运动员,我为能和你握手深感荣幸。”然而这位全世界最伟大的运动员却在奥运会半年后被剥夺了金牌,原因竟然是索普曾在1909年和1910年以15美元的周薪在北卡罗来纳打了半职业的棒球赛,这还是索普用以为贫困的家庭偿还债务。

让人感动的是,当奥委会决定将两枚金牌转发给这两项赛事的亚军时,两名运动员不约而同地拒绝了这一提议,十项全能亚军获得者韦斯兰德说:“真正的冠军是索普,不是我,也不是其他任何人。”然而直到1982年,索普去世后的29年,国际奥委会才承认了这一不公平的判罚,把金牌重新归还给了索普的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