柠比体育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体育赛事

文章内容

北京奥运会赛后管理方案_北京奥运会修改规则

tamoadmin 2024-07-21
1.奥运会期间的车辆调度与管理(给一些相关资料也行)2.奥运会后的产管利用时历届奥运会东道主的“头疼事” 具体看问题补充!3.关于奥运场馆的后期利用的论文或资料

1.奥运会期间的车辆调度与管理(给一些相关资料也行)

2.奥运会后的产管利用时历届奥运会东道主的“头疼事” 具体看问题补充!

3.关于奥运场馆的后期利用的论文或资料

4.北京为了举办奥运会都取了那些措施

奥运会期间的车辆调度与管理(给一些相关资料也行)

北京奥运会赛后管理方案_北京奥运会修改规则

一方面是由上万名运动员和教练员、2万多名注册媒体工作人员、数百万观众和旅游者和300多万辆机动车构成的巨大的交通流量另一方面是北京奥组委的承诺:从运动员驻地到比赛场馆平均耗时不超过30分钟、市区快速路高峰时段车速35-50公里北京奥运赛事交通组织与管理如何应对严峻挑战.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交通规模有多大?如何保证奥运会的交通畅通?日前在京举行的第8届科博会“2005年中国交通科技与管理高层论坛”上,奥运交通问题成为交通专家和管理者热议的话题。

据介绍,国际奥委会和北京奥组委已正式确定2008年奥运会举办时间,其中:奥运会将于8月8日开幕,正式比赛16天,8月24日闭幕,经过12天的转换期,残奥会将于9月6日开幕,正式比赛11天,9月17日闭幕。初步预测交通运行时间为7月24日至9月20日,共计58天。

根据目前预测,北京奥运会期间,将会有世界许多国家元首、首脑、王室成员等贵宾来京,来自国际奥委会、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奥委会、28个国际单项体育组织的官员近5000名,运动员和随队官员16000名,技术官员2500名,持证媒体人员22000名,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将有近十万名,观众总数将达到几百万名。除日常交通出行和观看奥运赛事外,2008年北京还将成为旅游观光热点,城市交通需求将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保障奥运会交通畅通不是一个简单的疏堵问题,而是一个庞大的交通工程。

如何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使北京的交通有个明显的改善,保障奥运交通的快捷、畅通,成为摆在组织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第一大措施加快交通设施建设

最近,很多开车或坐公共汽车的市民都发现,北京的很多路段在非上下班高峰时间也开始堵车了,不禁让人担心到2008年机动车更多了,道路还能畅通起来吗?

增加道路和交通设施是缓解交通拥堵的最直接的措施。北京市交通管理局副局长、北京奥组委公共服务部副部长于春全说,根据《奥运行动规划交通建设和管理专项规划》,2008年前北京市将新、改建城市道路318公里;新建公路1509公里,改建公路2530公里,市区新建轨道线路154.5公里,到2008年基本建成以城市快速路和主干路系统为骨架、功能级配较为合理的现代化城市道路交通体系。不过在快速路之间、主干道之间、快速路与主干道之间缺少必要的快速联结的道路,交通网络不能形成一个有效联结的整体。这个问题不解决,将会影响整个城市交通系统的效率。

不过,专家们期望的还是提高公共交通的吸引力。优化交通结构、实行公交优先是解决交通需求与道路通行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缓解交通拥堵的重要手段。在纽约、东京等大城市,公共交通所占的出行比例达到60%以上,而目前北京公共交通仅占城市出行比例的26.5%。公交优先目前只在长安街等少数道路上得到一定程度的体现,其他道路虽然有公交专用车道,但公交优先效果不明显。此外拥堵经常发生在路口,路段上公交速度明显比小汽车慢,这都让人们觉得公交车缺乏吸引力。不过公交优先是个复杂的问题,绝不是在路面上施划公交优先道这么简单。应该进行公交优先课题的立项研究,专门研究公共交通如何吸引客源、如何建设一个快速、安全、方便、舒适、高效的公交系统,要形成一个合理分布、相互联结、换乘方便的网络,最终达到公交车有方便、高效的公交专用路网的目标。

北京市交通委副主任刘小明说,北京将在加快建设进度、大幅度增加轨道交通通车里程的基础上,对地面公共交通线路进行调整,进一步优化公交线网布局,增加公交专用车道,使之形成系统,提高公交运行速度和准点率,促使市民出行公交分担率不断增长,有效减少城市交通总量。北京的道路交通状况改善后,公交车的准点率将达90%,换乘距离在200米以内。到2008年北京还将有7条地铁线路在运行,并使出租车的空驶率从现在的48%,降低到25%以下。

但是解决奥运交通的问题不应该只盯住2008年的交通问题,拥堵—治理—再拥堵—再治理,如此循环下去,交通问题就始终处在一个被动地解决问题的局面中。要摆脱这个被动局面,交通规划大有可为。

北京曾经制定了很多规划,如整体规划和控制性详规等,但一个问题是保障规划有效实施的手段不够;另一个问题是规划的前瞻性不足。如何通过合理的、有前瞻性的规划让下一个10年甚至20年的交通发展不再陷入被动解决问题的局面,交通规划至关重要。

第二大措施加强科学化管理

堵车了,修路。修好路,又有更多的车,然后又开始堵车。把解决拥堵完全寄希望于修路是不现实的。1993-2003年,北京市共有1219亿元投入交通,相当于花了GDP的5.32%,远高于世界上很多其他同等规模的城市,不能说不重视交通问题。但是单一依靠道路或设施增长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刘小明把这生动地比喻为“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的循环。既然车辆增加和交通的拥堵是每个发展中的大城市不可逾越的阶段,必须充分利用有限的城市,向科学化管理要效率。说到科学化管理,不能不提到智能交通的概念。智能交通并非只是一种疏导交通的概念,而是通过将先进的信息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传感器技术和系统综合技术有效地集成,对交通管理实行远程实时控制。很多司机报怨北京的红绿灯太多,车开不起来,而实际上红绿灯多不是交通拥堵、车速不快的原因,关键是红绿灯的配时是否合理,许多拥堵是由于交通信号控制不合理造成的。拥堵出现后,缺乏必要的交通疏导,不能有效地提供已存在的可选择路径也加剧了拥堵。此外,快速路快不起来,尤其到了出口的地方拥堵更严重,一个重要原因是快速路上不同流向交通流交织段太短,而且快速路出口附近存在交通瓶颈。智能交通有望解决这些问题,例如智能交通系统能把红绿灯变换的时间根据路面实际的交通流量合理配时,减少停车时间,提高路面的使用率。此外还有电子警察、电子路况信息板,以及我们通过收音机和电视收听收看的即时路况信息,都是通过智能化管理收集的实时信息,反馈给大家。而交通指挥中心可以根据交通的流量,控制交通信号对交通进行实时监控。

北京奥运交通将充分利用智能交通带来的便利。于春全说,为满足奥运会赛时交通运行需要,奥运交通服务系统下面分设各客户群车辆调度分中心和各场馆设施车辆调度点,建立奥运服务车辆调度系统。交通管理系统下设各区分中心及各场馆、设施指挥点,建立奥运交通管理调度系统。在车辆调度网络架构和车辆调度运行模式的基础上,建立奥运车辆指挥调度信息系统。同时,为各场馆、住地、主要交通场站提供24种语言、全天候的个性化交通服务。

但是,科学管理不是使用了先进的设备就万事大吉了。管理者的观念和态度也是很重要的。

在科博会交通论坛的第一天,就有专家提出了北京首都机场国际航班进港不能停靠廊桥,而且很多地方没有扶梯或传送带,旅客必须拿着大包小包地爬上爬下很不方便,因此对首都机场的服务多有怨言的问题。在座的北京市刘志华主动拿起话筒解释说,这种情况的出现原因是管理者各自为政,以管理方便为第一目标,而没有考虑到老百姓是否方便。他还举例说,北京地铁不设厕所也是同样的问题。虽然很多管理者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口号,实际工作中并没有落到实处。刘志华的发言博得在场听众的热烈掌声。

管理者各自为政的情况不止这一方面。北京的道路标志不统一、不规范甚至有些地方的标志有错误。原因之一是四环以内的标志牌归市交管局管理,四环以外的归公联公司管理。这种多头管理的矛盾给标志的规范化带来了问题,给市民出行造成不便。不过,这些问题有望在奥运会前得到解决,奥运会的专用指路标志不仅醒目、易识别,还将成为城市的一道风景。

转变观念也是科学化管理很重要的一方面。公安部科技司总工程师沈志工说,过去警察执法以为态度强硬就能服人,现在靠制度、靠证据、靠科学管理服人。但这样还不够,还要有服务意识。去年雅典奥运会上,街上到处是全副武装的警察,看上去就很有震慑力,而一旦你遇到困难,向他们求助,才发现跟他们打交道并不困难,警察很温和友善,非常热心助人。而北京奥运提出了“人文奥运”的理念,不仅是警察,所有的职能部门都应该有以人为本的意识和服务意识。

第三大措施 提升交通参与者素质

对于广大市民来说,作为交通参与者,每个人都能为北京的交通畅通做贡献。市民对于便捷的交通要有正确的认识。每个发展中的大城市都会面对堵车这样一个问题,如果都想自己任何时候出行都方便畅通是不可能的。例如有市民反映从自家门口开车上四环路很不方便,必须逆行,因此意见很大。可记者实地调查发现这所谓的不方便就是绕行不到一公里的路然后掉头而已。对北京这样一个大城市来说,交通设施的规划肯定要考虑到大多数人的出行方便而进行整体的布局规划,例如单行线和禁止拐弯和掉头的规定。开车不是走路,既然出行舒适,可能就不那么畅通,要走畅通的路就不一定是最近的路。把小汽车作为日常出行工具,并要求何时何地都畅通,有停车位,即使在很多发达城市也很难实现。

按照北京目前的机动车人均拥有量,北京还没有进入汽车社会呢,这意味着北京的机动车将会更多,必须正视的一个事实是,堵车的问题不可能短时间内得到解决,因此保持良好的心态,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出行方式就尤为重要了。

在东京、纽约和伦敦这样的大城市,把小汽车和出租车作为日常出行工具的比例分别是29%、14%和13%,而北京的这一比例高达32%。国外很多大城市人上下班的首选是乘坐地铁,一是因为很多城市通过各种手段限制进入城区的车辆,而更重要的是公交车快速、准时是个共识,私车的舒适性好,但容易堵车。

而在奥运会期间,就更需要市民们积极配合了。奥运会前,北京将对奥运期间的交通管控措施和手段进行广泛宣传,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奥运交通氛围,使市民自觉减少奥运赛时的不必要出行,驾车上路行驶过程中自觉遵守管理措施、礼让奥运大家庭车辆,保障交通运行安全。此外还将利用奥运交通手册、电视、广播、网站、室外信息显示屏等多种手段,及时发布奥运交通信息,科学疏导交通流量,避免无效交通和交通拥堵,保障赛时交通运行畅通。

而一个好消息是,在奥运会期间,奥林匹克大家庭成员、奥运会工作人员、合同工和志愿者以及观众等不同客户群体将佩戴标有服务类别的卡片,组委会将按照类别提供相应的服务,保证交通安全、畅通、准点、便利、舒适。其中,持票观众、工作人员、志愿者和所有注册人员均可免费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包括公共电汽车、地铁及轻轨。

于春全介绍说,北京奥运会期间,所有的比赛场馆都将不提供私人停车位,观众将通过公共交通方式到达赛场。北京奥组委交通部门将协调公共交通部门,根据奥运场馆和观众分布情况,一方面调整优化公共交通运行路线,为普通观众提供便利的公共交通方式,另一方面为场馆相对集中的区域设置奥运公共交通专线,保证奥运公交快速、准点。在奥运场馆周边的轨道交通站点、公共交通枢纽开通通勤公交专线,方便观众前往场馆。同时,在奥运场馆及重要场所开设出租车定点服务,以满足不同的交通需求。

第四大措施 奥运期间的限行措施

奥运会只有短短的十几天,所以北京的日常交通不可能设计成接待如此大的流量。所以在这十几天里,进行必要的限行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限行措施是保障奥运会交通畅通的有效措施。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这一措施发挥了重要作用。雅典平时的交通经常出现塞车现象,为防止奥运期间交通拥堵,雅典市在所有的道路划出奥运车道,只有奥运会专用车辆才能驶入奥运快速车道,其他车辆一律为奥运车辆让行。同时动员私家车尽量少出行,劝市民多乘公交车。据组委会的统计,没有一起因交通问题引起的运动员耽误比赛。

于春全介绍说,按照国际惯例,结合北京交通特点,拟取一些保障措施:“设奥林匹克交通环”和警车带道。在北京市现有的快速路网及通往主要比赛场馆的主要道路上,划设奥林匹克专用道,形成“奥林匹克交通环”,供奥林匹克大家庭车辆行驶,确保畅通。同时,为距奥运村较远的比赛场馆运动员比赛班车、要员贵宾车辆派出警车带道,保证奥运交通运行安全、准点。除提供车辆服务外,北京奥组委还将按照国际奥委会相关规定,针对奥林匹克大家庭成员不同客户群体的交通需求和特点,分别编制交通手册,提供奥运赛时出行指南和导向。

正如专家指出的,北京的交通问题,有一些其他发达国家城市曾经遇到的问题,也有些问题是北京特色的问题,所以我们必须立足于北京的实际,有选择地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手段和经验,通过科学地长远规划和有可行性的近期目标,加快道路设施建设,充分发挥现有的道路的作用,提高交通参与者的素质,并通过智能化的交通管理和交通组织,保障奥运交通畅通,并使北京的交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奥运会后的产管利用时历届奥运会东道主的“头疼事” 具体看问题补充!

这种问题没有标答的,但是我给你总结一下:

材料一表明北京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实际情况,调整建设,以适应实际情况;

材料二表明北京充分考虑降低风险,将场馆建设在人口密集区域或大学校园,可以保证场馆在赛后利用的风险降低;

材料三表明北京将建设资金来源多样化,减轻了建设资金压力并降低了场馆赛后的利用风险;

材料四表明北京充分考虑赛后利用问题,在建设时就规划好赛后的用途问题,并在建设时做好相关工作,保证赛后得到应有的利用。

综上所述,北京在场馆建设时充分考虑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赛后利用、风险规避的等问题并在建设时加以实施,值得其他东道主借鉴。

关于奥运场馆的后期利用的论文或资料

1998年日本长野冬奥会后,巨额的场馆设施维护费用成为长野的大包袱;2000年悉尼奥运会后,部分场馆废弃,少数场馆进行拆除卖废旧建筑材料;2004年雅典奥运会后,30多个奥运场馆,每年1亿多欧元的高昂维护费用让雅典叫苦不迭……

辉煌过后遭遇尴尬。几乎每次奥运会结束后,主办方都要为大量体育场馆的运营伤透脑筋,一些主办城市,甚至因此背负上沉重的经济负担。奥运场馆赛后利用,成为世界性难题。

“鸟巢”“水立方”……一批梦幻般的奥运场馆,在这次堪称经典的盛会之后,命运究竟如何?场馆赛后利用,能否如同北京奥运会本身一样,成为又一次“中国式奇迹”。

综合新华社  

人多体育场地少成苦涩的“先天优势”

一个苦涩的“先天优势”使得北京在奥运场馆利用上占有先机——中国人的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实在太少了。

根据2004年开始进行的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的结果,当时在北京,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为2.2平方米,而在这2.2平方米中,还有很多场馆并不对外开放,当时的开放率仅为58%。

与此同时,日本的人均场地面积是19平方米。欧美体育大国的人均场地面积更高。尽管为了举办北京奥运会,北京市新增了12处场馆,建筑面积达到71.7万平方米,但除以巨大的人口基数,北京的人均场地面积增加得并不多。北京的人均场地面积在全国还是靠前的,全国人均场地面积仅有可怜的1.04平方米。因此,场馆不是多了,而是远远不够。这,就是北京的苦涩的“先天优势”。

拆了浪费,留着更浪费

北京修建场馆前已有准备

拆,还是留?这是一个两难选择。一些主办城市在奥运结束后将不再具有更大利用价值的场馆和配套设施拆除,土地另行规划使用。拆了浪费,但是留着更浪费:毫无尽头的巨额维护、运转费用足以让一个城市不堪重负。所以,最好的选择是:主办城市越多利用已有设施,将来就会少负债。要做到这一点,有一个前提:在场馆修建之前,就要做好奥运闭幕之后继续使用的规划。

北京就是这么做的——在奥运场馆建设的初期,就从整体布局、赛后利用、市民需求、社区配套和市场运营等方面予以充分考虑和统一规划。北京奥运会场馆在建设规划之别注意到兼顾集中与分散的原则。奥运会场馆主要集中在北京城市的北部和西部,共分为4个区域,包括一个中心区和三个分区。中心区位于奥林匹克公园内,3个分区分别是大学区、西部社区、北部风景旅游区。

可以说,“在北京高校新建一部分场馆,赛后成为大学生体育文化活动中心,满足学生在室内上体育课、开展大型活动的需求”以及“把一部分场馆建设在人口稠密、体育设施相对缺乏的大型社区”,成为北京奥运场馆规划的指导思想。4大区域中,北京奥运中心区作为场馆和设施最集中的区域,奥运会后将成为一个集展览、体育、休闲、商业等活动于一体的大型高品质区域。而大学区的场馆都坐落于各大高校校园内,赛后主要用于教学、训练、比赛等。

北京西部缺乏大型的体育设施,五棵松体育中心将很好地填补这个空白。五棵松场馆赛后将为周边社区的居民服务,有效缓解城市西部公共体育设施的紧张状况。至于北部风景旅游区的顺义水上中心和乡村场,由于水上、马术项目是旅游者十分喜爱的运动项目,因此,奥运会后该区域将成为很有特色的旅游场所。高校奥运场馆的建设是北京奥运会的一大亮点:乒乓球馆在北京大学、摔跤馆在中国农业大学、进行羽毛球和艺术体操比赛的体育馆在北京工业大学、柔道和跆拳道馆在北京科技大学……北京的高校成为北京奥运会的主要参与单位,有四所高校新建了奥运会比赛场馆,两所高校的体育馆经过改造成为比赛和训练场馆,首都数十万大学生从中直接受益——建在大学里面的体育场馆,根本不存在奥运会后利用率不高的问题。

对奥运场馆的赛后利用问题,北京奥运经济研究会副会长杜巍并不担忧,“筹备奥运会七年当中,大众参与体育的热情提高,体育人口在逐年增加,北京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已经超过50%,北京将引导大众有偿进行体育消费。

在“水立方”冲浪

到“鸟巢”观光、购物

把奥运场馆尤其是主体育场建成城市新地标,是很多奥运主办城市的追求,为此不惜投入高额的建造费用。对此,国际奥委会罗格曾提出忠告:“大家总想修建宏大而昂贵的建筑。比赛时爆满,门票收入对主办者很重要。但是,我们应该仔细考虑一下,能否把比赛场地修建得恰如其分,在赛后仍能使用。”

“水立方”是北京奥运会的标志性建筑,有关方面早在2006年初就开始制订奥运后的运营方案:划分为七大运营板块,包括商业楼、网球场、热身厅、戏水乐园,甚至还包括了商业区。为了适应赛后运营,“水立方”的1.7万个座位赛后将被拆除1.1万个,降低了维护成本,另一方面,剩下的6000个坐席也满足了国际泳联关于举办世界比赛的场馆必须拥有4000以上坐席的规定,使“水立方”继续保有举办大型游泳赛事的功能。

记者了解到,通过奥运赛后改建,“水立方”的竞赛功能面积届时将只占到总面积的21.4%左右,此后将是一个戏水乐园,运营的主体是人造冲浪海滩,围绕它的还有种类繁多的水上、健身、培训等设施,建成后将是北京最大型、最全面的市民水上游乐中心,为将来的市场化运营管理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鸟巢”在设计时也充分考虑到了永久设施和临时设施的平衡,“鸟巢”共设10万个坐席,其中8万个是永久性的,另外2万个是奥运会期间临时增加的。根据规划,“鸟巢”所在的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赛后将成为一个集体育竞赛、会议展览、文化、商务和休闲购物于一体的市民公共活动中心,以提高场馆使用效率。

事实上,作为闻名世界的建筑奇迹,“鸟巢”早在竣工前,光靠旅游就收益不少。在北京奥运会期间,“鸟巢”里面每天“高朋满座”,这其中不乏田径爱好者,但更多的人,还是来现场感受“鸟巢”。跟其他奥运主办城市相比,北京奥运会后场馆利用最大的优势,就在于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与国人日益高涨的旅游热情。光靠观光旅游,“鸟巢”就能赚得盆满钵满。

值得一提的是,像“鸟巢”、“水立方”等北京奥运会场馆,都有自己的业主。以“鸟巢”为例,2003年,中国中信集团联合体中标成为“鸟巢”项目法人合作方,与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共同组建国家体育场有限公司,负责国家体育场的融资、建设、管理、运营、维护和移交等各项工作,并享有授予的30年特许经营权。

与此前由缺乏专业经营人才的体育部门负责场馆赛后利用相比,把场馆交给企业,用30年的经营时间来完成它的回收,无疑是一大创举。  

视点

场馆利用不能盲目追求利润

辛华

奥运会后,由业主来经营场馆,是一大创新,但也由此产生了一个问题:企业自然要追求利润,是否会将老百姓挡在场馆之外?

这首先要搞清一个概念:奥运场馆是经营性的,还是公益性的?

用北京奥组委官员魏纪中的话来说:奥运场馆毕竟是公共设施,在其中给予了大量的支持,像税费的减免、财政的投入,所以即使在建设中吸纳了民间资金,但奥运场馆仍然具有公益性的特质。所以奥运场馆经营的利润应该受到限制。

魏纪中曾表示,北京奥运场馆日后的经营可以参考国家大剧院的经验。国家大剧院也是一个投资很大的项目,但是由于的支持,国家拿出了大量的补贴,所以它可以推行一个合理的票价体系,能让大家买得起票。所以,奥运场馆应该有相当一部分是以较低票价向百姓开放的。

因此,合理的收费与购买服务相结合,既能使企业经营场馆有利润,又不会群众健身“进场无门”——场馆赛后利用,最主要的还是“人”,如果没有群众的广泛参与,赛后场馆利用,终是一句空话。

同时,建在大学内的场馆,也面临一个如何向普通群众开放的问题。北京市体育局表示,北京将继续促进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这也是一个长期需要关注的问题。

奥运会赛后场馆利用,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虽然在北京奥运会场馆赛后利用方面做了大量与细致的工作,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还将面临不少难题。直面困难、解决问题,在奥运场馆赛后有效利用方面探索出宝贵的经验来,这也是中国在北京奥运会后对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的继续贡献。

眼界

昔日奥运主体育场今何在

雅典:沾满尘土,成希腊财政黑洞

雅典奥运会场馆建设、奥运会运营和其他相关支出达120亿美元。由于奥运前,雅典对奥运场馆建设规划不够周全,尤其场馆的建设支出、场馆的赛后利用、场馆建设工期等方面存在很大隐患。奥运会结束后,场馆的赛后利用问题迟迟没有定论,这也导致了希腊目前每年仍需投入近1亿欧元的维护费。多年后,一座座漂亮的体育场馆沾满了尘土,无人问津,曾经被认为会是雅典奥运会后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场馆成了财政上的巨大黑洞。

悉尼:6年组织38个项目比赛

悉尼奥运会后,悉尼奥运会的许多运动场馆都破产了。作为奥林匹克历史上容积最大的体育场,高昂的维护费让澳大利亚每年至少损失几千万澳元。为此,从2003年起,悉尼奥林匹克公园组织了38个项目的体育比赛,其中有400万观众到奥林匹克公园观看比赛,130万观众光顾主体育场观看比赛。奥运会后举办的橄榄球联赛单场观众纪录为109874人。目前每周3000人到高尔夫训练场参加健身活动,每周1600人到网球中心打网球,13500人参加250次学习游泳和田径赛事活动;奥林匹克公园还举办南半球规模最大的悉尼复活节展示,奥林匹克公园每年吸引550万人游客。

亚特兰大:变身棒球队训练基地

与洛杉矶不同,亚特兰大的体育场馆是在改造、拆除、重新利用的情况下焕发了新的生机。亚特兰大奥运会的主体育场亚特兰大奥林匹克体育场赛后的改造工程量相当之大,奥运会之后,一些比赛场地改造成职业赛事专用棒球场,成为亚特兰大棒球队的基地和训练基地,亚特兰大奥林匹克体育场赛后每年使用82次左右,基本上没有空置期。亚特兰大奥林匹克体育场由亚特兰大奥运会组委会出资2.89亿美元建造。在建设之初奥运会组委会与亚特兰大英雄队和亚特兰大市签订了一个协议,主要内容包括:奥运会主体育场由组委会出资兴建,奥运会结束以后运营管理权力移交给亚特兰大英雄队,由其运营30年以后产权移交给亚特兰大富尔顿县。亚特兰大奥运会结束以后,奥运会主体育场的2/3被拆除,仅留1/3作为亚特兰大英雄队的比赛场馆。改造、拆除、重新利用使亚特兰大的运动场馆基本上得到了合理的应用。

汉城(首尔):改建为休闲中心

1988年汉城奥运会后,韩国方面也将其改建为一个体育与文化相结合的休闲中心。

洛杉矶:成为橄榄球袭击者队主场

年洛杉矶奥运会之后,洛杉矶奥运会主要场馆设施都成为职业体育俱乐部的比赛场馆。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洛杉矶纪念体育场。纪念体育场在洛杉矶、加利福尼亚、美国甚至在全世界都享有盛誉。年洛杉矶奥运会结束后纪念体育场成为洛杉矶一家职业橄榄球俱乐部袭击者队和南加利福尼亚大学橄榄球队的主场。

北京为了举办奥运会都取了那些措施

“绿色奥运”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三大主题之一,其内涵是:

要用保护环境、保护、保护生态平衡的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运动会的工程建设、市场开发、购、物流、住宿、餐饮及大型活动等,尽可能减少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

要积极支持加强环境保护市政基础设施减河,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持续协调发展;

要充分利用奥林匹克运动的广泛影响,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促进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工作,提高全民的环境意识;

要在奥运会结束后,为北京中国和世界体育六下一份丰厚的环境保护遗产:奥运会绿色建筑示范工程;举办大型运动会新的环境管理模式;公众积极参与环保工作的机制;北京环境的持续改善。

综合一句话:就是要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贯穿于整个筹办、举办及赛后利用的过程中。要想实现这些目标,就需要社会各界和广大公众的支持和参与,关心环境质量,监督环境执法,参与政策建议,选择绿色生活。

还有另一个含义:

维尔布鲁根以“绿色奥运”来形容北京奥运会目前准备工作的一切顺利,他说,这里的“绿色奥运”不仅是指北京奥运会的一个理念,更是指中国和北京市对奥运会准备工作给予了“一路绿灯”的支持,北京奥运会的场馆建设、资金保障、市场开发等各项工作均让国际奥委会满意。